《菜根谭》
——嚼得菜根香,悟透处世道
初闻《菜根谭》之名,便觉其带着一股朴素的烟火气——“菜根”二字,既暗含“嚼得菜根,百事可做”的坚韧,又透着“于平凡处见真章”的智慧。翻开书页,没有恢弘的叙事,没有华丽的辞藻,只有一句句凝练的箴言,如老友闲谈般,将处世哲学、修身之道娓娓道来。在当下这个快节奏、多焦虑的时代,读《菜根谭》就像在喧嚣中寻得一处静谧的茶寮,抿一口清茶,听古人分享历经岁月沉淀的人生感悟,内心的浮躁与迷茫,也随之渐渐消散。
《菜根谭》最打动我的,是它对“处世之道”的通透解读,既不教人防备算计,也不鼓吹一味退让,而是倡导一种“刚柔并济、张弛有度”的智慧。书中写道:“处世让一步为高,退步即进步的张本;待人宽一分是福,利人实利己的根基。”这句话像一把钥匙,解开了我曾在人际关系中的困惑——以前总觉得与人相处要“争”,争认可、争对错,可往往争赢了道理,却输了情谊。后来读到这句箴言,才慢慢明白:“让一步”不是懦弱,而是给彼此留有余地;“宽一分”不是妥协,而是用善意换得长久。就像工作中遇到同事意见不合,不必非要说服对方,退一步倾听他人的想法,反而可能碰撞出更好的思路;生活中与家人产生分歧,多一分包容与理解,家庭的氛围也会更加和睦。《菜根谭》告诉我们,真正的处世智慧,不是在世俗中变得油滑,而是在复杂的人际中,守住本心,也给他人温暖。
而书中关于“修身养性”的思考,更像一面镜子,照见我们内心的浮躁与执念,也指引我们如何在纷扰中保持平和。“宠辱不惊,闲看庭前花开花落;去留无意,漫随天外云卷云舒”,这句广为流传的箴言,道尽了从容自在的人生境界。以前的我,总容易被外界的评价左右——得到表扬就沾沾自喜,遭遇批评就沮丧低落,情绪像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。读《菜根谭》时,反复品味这句话,才渐渐懂得:人生中的“宠” 与“辱”、“去”与“留”,本就是无常的常态,若太过执着于外界的反馈,就会被情绪牵着走,失去内心的平衡。就像面对学习中的一次奖品,不必狂喜到忘形,因为这只是阶段性的成果;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失意,也不必沉溺于悲伤,因为这不过是成长路上的插曲。真正的修养,是学会“向内看”,不被外界的风浪打乱自己的节奏,在起起落落中,始终保持一份清醒与淡定。
《菜根谭》还教会我,幸福往往藏在“平淡”与“知足”里。书中说:“贪得者虽富亦贫,知足者虽贫亦富。”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,我们总被“要更好”“要更多”的声音裹挟,忙着追逐更高的职位、更多的财富、更光鲜的生活,却常常在追逐中忽略了眼前的幸福 —— 家人的陪伴、朋友的问候、清晨的阳光、傍晚的微风…… 这些看似平凡的瞬间,其实才是生活最珍贵的馈赠。就像以前总觉得“等赚够了钱就幸福了”“等换了更好的工作就轻松了”,可读完《菜根谭》才明白,幸福从不是“等出来”的,而是“品出来”的 —— 学会在忙碌中停下脚步,感受一餐一饭的温暖,体会一言一行的真诚,哪怕生活简单,也能过得有滋有味。所谓“嚼得菜根香”,便是在平淡中品出滋味,在知足中收获幸福。
合上书页,指尖仿佛还留着书页的温度,心中却多了一份踏实与笃定。《菜根谭》不是一本读完就能束之高阁的书,而是一本需要时常翻阅、慢慢品味的“人生指南”。它没有教我们如何“成功”,却教我们如何“生活”;没有教我们如何“讨好世界”,却教我们如何“安顿自己”。在未来的日子里,愿我们都能带着《菜根谭》的智慧,在处世中多一分包容,在修身中多一分平和,在生活中多一分知足,于平凡的日子里,嚼出属于自己的“菜根香”,活出从容自在的人生。
撰稿 | 孙瑞合(政教处)
初审 | 田双龙
终审 | 杨新潮
编辑 | 王淑萍
姓名:
电话:
我想报考的专业:
提交
您所提交的信息将严格保密,请静待老师电话回复。